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深圳!

地球知识局 x 广东共青团 2022-05-14

▲深圳滨海大道形成的S弯形状,此时“春笋”笋尖正好映在太阳之上。摄影师 云途Vintour|晴天


1


1979年欢庆元旦的热闹气氛还没谢幕,“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就来到了国务院,面见副总理李先念。


招商局是交通部下属的一个商业机构,派驻在香港,负责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招商引资。袁总这次带来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深圳设一个码头,并以之为基础建一个工业区,承接香港紧张的地皮无法装载的产业,试一试利用港资服务于广东工业。


蛇口集装箱码头


这个想法并非没有背景。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南下广东深圳考察。当时的深圳仍然是一块不毛之地,滩涂遍地,和一河之隔的香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设计师考察时内心是很沉重的,但也觉得深圳这个小地方的机会难得,回北京之后多次在会议上提及深圳。


最重要的标志,是有一次他在对地方代表团讲话时强调:“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一部分中的第一个,就是深圳。


深圳,改革的开路先锋

摄于东部华侨城,vlog博主、摄影师@周于斯


当时的中国内地,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必然。但中国这艘船太大了,全面快速转型且不说并不现实,甚至还有很大的风险。如何选择合适的试点地区,既能做出成果,又能在万一危机出现时及时控制住局面,成了个难题。


所以招商局的新点子很快引起了李先念等领导的兴趣。他们的批复比袁庚想象中的步子还要大,允许把整个南头半岛都交给招商局运营。


南头半岛既是深圳最早发达的地方,一直到现在也是深圳的产业高地▼


这反而让袁庚有些措手不及。他后来回忆说自己这是“思想不够解放”,只敢要一个蛇口。


这块2.1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就这样成为了深圳的种子。


今天的蛇口口岸,已经是深圳最繁忙的区域之一。


蛇口附近海岸线与高楼,摄影师@仁慈的狮子


每天凌晨两点,蛇口的边检人员就已经准时上岗,检查从码头前往港澳两地的货船。船上满载着内地渔业公司的收获,为港澳早市送去最新鲜的海鲜。每年,这样往来港深澳的货船有6万艘次,可以说香港人的胃是由蛇口保障的。


渔船的检查要持续到早上8点,随着最后一艘渔船驶往香港,边检人员简单休息以后又要投入到邮轮客运的检查工作中。尤其是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开通以来,每年借蛇口港进出内地的国内外旅客持续增长,今年预计将达到65万人次,总人数近1400万人次。


海上世界明华轮。1984年1月26日,春天的故事刚刚拉开序幕,小平同志视察蛇口工业区,兴致勃勃登上九层高的明华轮,欣然提笔,为巨轮命名,写下了“海上世界”四个大字。来源:东郭先生和狼 / 图虫创意


进出口岸的游客大多行色匆匆,或许不会有人意识到今天遍布中国社会的改革红利,大多都是从脚下的这个片区生长起来——大名鼎鼎的“蛇口模式”的策源地。


所谓的“蛇口模式”,指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在蛇口工业区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和制度改革


举例来说,今天在中国基建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招投标制度,其实就是在蛇口率先落实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类似的建设完全由国家包办,但蛇口当时直接使用了国际通行的招投标方法,公开透明引入商业公司建设市政,达到多快好省的建设目标。


万吨巨轮正驶向蛇口港,vlog博主、摄影师@周于斯


此外,蛇口还率先应用了人员聘用制、劳动合同制、可变工资制、土地批租制。今天我们在中国地方政府和国资企业运营中觉得先进的管理模式,都是在蛇口被摸索出来的。它们的成功,对深圳特区的发展,和后来内地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试验成果。


可以说如果没有蛇口工业区的先行先试,改革开放也不会这么顺利。



2


但从蛇口模式到深圳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979年7月,中央下达了俗称“50号文件”的指示,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设四个出口特区。其中对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期望极大,希望先把深珠搞好,再搞汕厦。这给广东省和深圳市的官员们打了一剂强心剂,深圳特区的筹备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之后还加上了海南,都在东南沿海


可特区究竟要划多大,大家心里其实都没有底。


当时的市领导经过实地走访,划定了一块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6.5公里的狭长地带,认为以这个规模办特区更有利于深圳承接香港的产业,盘活整个珠三角的改革。但这个想法被省特区办否决了,因为它足足有320多平方公里,实在是超出了当时人们对特区的想象。


曾经的深圳“二线关”于2018年初告别历史



争论被总结成报告打到了国家进出口委员会,没想到,进出口委最终支持了深圳市的提议。二线关内的土地,这才显得没有那么捉襟见肘,为深圳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类似这样的争议,在深圳诞生的早期并不少见。当时还有人认为深圳特区为外资打开了大门,相当于变相被外资控制,等于“卖国”,是一种倒退。还有人认为,深圳是靠在香港和内地之间倒卖货物赚钱,赚的是内地人的消费,并没有实现出口创汇的目标。


倚天剑,国之戗。锋芒烈,殊当量。摄影师@仁慈的狮子


1979年10月,小平同志访问东南亚以后说了这样一番话:“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就太可惜了。”


看似是针对财经学术界的一句期望,实则力道千钧,彻底平息了对深圳定位的争议。


GDP总量深圳已全国第三,何况深圳是四十年前零起步


深圳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快车道。


其实当年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滚动的外资,也并不能全算作外资,因为港资始终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香港注定是要回归中国的,利用港资不仅能提高深圳、广东的产业水平,更能加强两地的经济联系,为将来的回归融合做好准备。


深圳站,许多人梦开始的地方。来源:ic / 图虫创意


香港在上世纪80年代遇到了制造业困境。日益上涨的地价和人工成本使得制造业发展无以为继。突然开放的深圳,于是成了香港制造业最好的转移对象。到了1995年,香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有70~90%转移到了深圳。


香港是货物面向世界出口的“店”,深圳是灯火通明的“厂”。在中国独具特色的地域“前店后厂”模式,就这样在港深出现了。


来自四川、湖北、湖南、广西、江西、还有广东客家和潮汕地区的创业者和产业工人源源不断地南下深圳,让深圳顿时变成了一片大工地。那时候的深圳,只有两种建筑:厂房和宾馆 ,而街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和行人,似乎在预示着这座城市不竭的活力。


南方省份向深圳输出

深圳一边吸收着所有可能的产业,把GDP增长推高到30%以上,一边思考着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一位深圳老领导曾这样写道:“特区不做好改革探索工作,无论搞了多少GDP,都不能说完成好了特区的任务。”


这是一座先行城市的责任,也是它的焦虑。


90年代中,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走访了蛇口工业区,发现当地有30家印染厂,排放的污水把深圳湾的沙滩都染黑了。随着海潮翻涌的黑水正在催促着深圳尽快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20岁都不到的深圳此时要面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了。


蓝天下的荔枝公园京基100大厦,摄影师@白中黑艺术-吕凤霄


不久,深圳市确定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为支柱的城市发展目标,好比广东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先声。一个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深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成形了。



3


站在华强北步行街南端往左右两边看,你会看到华强电子世界和赛格电子市场两座深圳电子业的标志性建筑。随便走入一家,你就会震撼于中国电子产业的物质之丰富,从USB接口到成品电子烟,甚至比特币矿机,无所不包。


空气里还飘荡着门口牛杂摊飘来的香味,一边端着隆江猪脚饭一边逛商铺的年轻人则一看就是这里的常客。


隆江猪脚饭可以双拼粉肠、拼白切鸡、

拼烧鸭、拼一切……


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条步行街西侧,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头生产厂房,世界上每6个影碟机激光头里,就有一个出自这里。深圳高度发达的电子制造业帝国,就是从这片厂房起步的。


1979年9月,广东省政府决定将三座位于粤北山区电子设备厂迁到深圳东部。这三座厂都是上世纪5、60年代三线工程的产物,将它们整体搬迁到深圳,是为了尝试在深圳引入外资制造电子产品,补齐港资无法带来的新产业。


华强北——繁忙的“中国电子第一街”


新成立的国资公司被命名为“华强电子工业公司”,正是它命名了华强北和华强南两个片区。


成立一年后,华强公司与三洋合作,开始了来料加工,生产收音机、音像、激光头等电子产品。但随着深圳的扩张,厂房原来所在的荒地,也逐渐纳入到了城市核心区,不适合再继续发展工业。1998年,华强厂房外迁的同时,原来的厂房就被改造成了一座电子零配件商城,也就是今天的华强电子世界。


华强北的老牌豆花店,来源:深圳潮生活


一时间,华强北商铺云集,来租摊位的大多是潮汕人,他们看中了深圳毗邻香港的开放口岸地位,把这里当作了全国VCD、DVD、PC整机和零件的集散地。这还只是完成了华强北的基础设施,这个地方要引领深圳的制造业升级,还要等一个发生在2004年的标志性事件。


当年,靠做DVD起家的台资电子企业联发科发布了一种MTK芯片,把MP3、手机芯片、照相机、收音机、触摸屏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让造手机变成了一件很“傻瓜”的事。初创厂商只需要加上电池和外壳,就可以拼出一部手机。手机初创厂商的投资额从几个亿一下降到了数百万。


赶着送餐的外卖小哥,这里有着各色各样的人群,共同构成城市生活的底色



这触发了深圳和华强北积累的潜力,深圳的手机市场被彻底引爆了。


2007年,手机牌照制度取消,“山寨机”一夜转正,华强北成为了世界电子制造业的中心。


华强北,可以说无人不知,当赛格大厦建起,就标志着这个电子帝国的崛起


2016年,谷歌工程师艾伦来到深圳,花了2000多元人民币,就买齐了拼装一台iPhone所需的零件。为他提供指导的,则是华强北店铺里的一个个普通的零件老板。这些“扫地僧”个个是电子制造和零件销售的专家,在美国硅谷都很难请到,但他们都在深圳的店铺里,为全世界的制造商提供着服务。


深圳市在这时候采取了静观其变的策略,让各手机企业先抓抓耗子再说。一直到现在,深圳市政府都没有出台过支持或限制手机制造的文件,更没有对特定品牌进行扶持。


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不仅占据国内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还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这让深圳的手机制造成为了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能适应消费者胃口的企业存活,没有找到生存之道的厂商死亡,最后剩下的,都是深耕自己市场群体的优质产品,每一个都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成为了全国制造业升级的典范。


著名者包括从通信硬件制造起家,擅长全产业链自主研发的华为、中兴;从下沉市场做起,后来深耕摄像头并升级到国际化形象的OPPO、VIVO;另辟蹊径从硬核高端人群开始口碑营销的一加;甚至还有以深肤色自拍为特色横扫非洲市场的传音。


国货之光们






如今的国产手机市场竞争,已经几乎是深圳手机品牌之间的“内战”了。


这一点,宝安机场里满墙的手机广告就是一个证明。


更了不起的是,深圳的手机产业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撬动了另一些领域,带动了整个深圳的产业生态,一起走到了全国前列。

 

自然地,深圳因此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焦点。


自1999年起,由国家十大部委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高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0届。

 

在这个号称“中国科技第一展”的展会上,每年都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逾万个全世界最高尖的新科技,令人叹为观止。

 

世界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将在这里完成交易、落地,推动深圳新一轮的大发展。


每年,数万个“高精尖”项目都会亮相深圳高交会。2015年“中国无人机大会”落地深圳高交会,希望借此可以将深圳打造成世界无人机之都,现在,深圳已经做到了



4


走在深圳的街头,随处可见本土车企比亚迪的产品。


深圳市有1.5万台巴士车和2.2万台出租车都采购自比亚迪,几乎占到了公交车辆总数的90%。在全国市场,比亚迪的表现也很出色,去年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达到了760多亿元,同比上升34.23% ,在去年整体平淡的中国车市中显得尤为突出。


汽车产业是比亚迪最引人注目的产业,占到了集团总收入的近60%。而占比第二的业务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是手机部件及组装,占到了集团总收入的30%多。比亚迪本就是世界手机电池的重要供应商,后来又因为一段佳话加入了手机外壳供应链。



2014年,华为Mate7手机需要特种手机外壳,在遍寻世界供应商无果后,是比亚迪利用汽车冲压装置做出了第一个样品,最终帮助Mate7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也让自己打开了手机壳市场。


类似这样产业合作伙伴互相助推出圈,打开广阔市场的趣闻在深圳并不罕见。而极为细分的产业链,又让深圳拥有了另一种独步全国的发达产业——供应链。


1988年开始,深圳成为了计划单列市,税收直接与中央对接,再加上前十年的发展让深圳快速完成了工业化,地方财政极为充裕,政府退税速度极快。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这是很好的出口条件。再加上深圳可以借助香港的自由港红利,出口热十年不息。


通往香港的口岸,来源:deposit / 图虫创意


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并不能搞清楚复杂的进出口和报关手续,因此就出现了一批专门负责出口代办的贸易企业。位列深圳企业50强的供应链企业怡亚通,就是这个时候起家的。这类企业一开始只是赚取手续费部分退税,但随着深圳手机产业集群的出现,供应链公司的历史使命也发生了变化。


如今的手机制造产业不同于一般的高科技制造,技术每天都在进步,消费者的口味也向碎片化和快消化发展。由一家企业自行整合上下游所有的产业链,速度太慢,风险也太高,一个好的产业集群,却能保障更新速度,分摊企业风险


生产手机的工厂,来源:deposit / 图虫创意


这成为了深圳手机产业独具特色的现状。


2014年,深圳市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了3万家,其中大部分和电子产业相关,而且多少有自己的绝技,它们构成了深圳手机零件供应的基座。但终端的整机企业却并没有能力了解每一家小供应商,供应链企业就在这当中穿针引线,为整机企业找到最合适的小供应商。


在高科技制造业长期的打磨下,深圳供应链企业的经验和水平,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同样被高科技产业打磨成先进典范的,竟然还有深圳的海关


深圳赤湾码头集装箱陈列,摄影师@白中黑艺术-吕凤霄



大疆曾经很头疼于中国内地的锂电池管制条例。锂电池是无人机的组件,但中国的航空管制不允许锂电池上飞机,导致大疆长期只能先把货物拉到香港,再从香港空港出境,徒增成本和手续。


为了解决大疆的困难,深圳机场海关提供了专门货栈,派驻专人现场查验,在中国内地的航空管理条例之下尽可能压缩企业在深圳空港的通关时间。


受益于深圳海关产业链服务的还有小米。近些年打开了印度市场的小米在金奈建设了一家总装厂,但印度的航运条件并不好,小米选择了从金奈出发,在深圳转口进入香港,再发往世界各地的曲线出货。这些电子产品时效性要求很高,又只是在深圳空港转口,机场海关于是允许小米提前申报、优先理货、直接装车赴港,大大提高了国际物流速度。


深圳夜景,摄影/王盛孔



在深圳海关对高科技企业政策创新扶持下,高科技产品如今占到了深圳机场出口货物的70%,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独树一帜。


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尊重,是深圳的一大特色。


但在市场行为可能会恶化竞争的领域,深圳市也从不推辞干预的责任。



5


每天早高峰时分,是深圳下沙地铁站最忙碌的时候。


住在城中村里的年轻人们,吃过一份红荔村肠粉,走向地铁站,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下班归来时,他们就显得没有那么步履匆匆了,在KKONE底层的乐凯撒和朋友慢慢地吃上一顿——这里的榴莲披萨是深圳美食届为全国原创的美食——是结束这一天最好的方式。


城中村里,装载着多少深漂的回忆


类似这样的居住区和商圈,在深圳至少有几十个。这里是全国年轻人在深圳追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对深圳最清晰的记忆。


在这个全国最年轻最有创造力的城市,平均年龄还不到35岁,奋斗,似乎天生就应该是这样。



但奋斗并不只是付出,深圳市深谙这一点,从建市之初,就在努力为在深圳打拼的全国青年,创造着化解后顾之忧的奋斗条件


柔宇科技就是一个受惠者。


这个创始团队都是具有高技术背景的人才,先进制造技术又是深圳急需的产业板块,柔宇科技在创办第二年就获得了深圳“孔雀团队”的称号。这是深圳“孔雀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孔雀东南飞”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和人才落户深圳,提供政策便利和资金扶持。


柔宇可折叠屏幕手机,一项项先进技术的发展,需要无数的高新尖人才,来源:cnet


除了这项面向高端人才的计划,面对普通人才,深圳也比其他城市更加开放。


一个本科毕业生入户深圳,也可以享受一次性1.5万元房补和生活补贴,还可以申请公租房,且就业之后,还有机会享受到技能培训补贴。


深圳市民中心,正在广场上跳舞的孩子。

摄影师@欧海春


擅长科研的人才,博士后毕业如果继续从事科研,也可以直接拿到30万元的补贴……


为了照顾来深圳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深圳共青团2013年推出全国第1家青年驿站,提供7天免费住宿职业发展服务。在毕业季和春节前后,床位几乎都爆满,住过的“站友”中,大约75%会选择留在深圳。这样的青年驿站,深圳现在有14家。


深漂青年们,在这座繁华而又喧嚣的城市里,他们独自生活着,为了梦想,为了未来,努力着


一旦留下,“来了就是深圳人”。时至今日,深圳仍然是一线城市里落户最容易的城市,让来深圳的人才感受到城市的温情,从来不是一句空谈,而是深圳一直在努力兑现的承诺。


逛一逛深圳人才公园你就会知道这所言非虚。


深圳人才公园星光桥,来源:沐寒沐风/图虫创意 


这座公园位于深圳地价最贵的南山区后海,这里也是众多科技企业扎堆的黄金地带。但就是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深圳建设了一座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这是全国第一个类似概念的公共空间。公园里有一座人才星光桥,桥边伫立着对深圳贡献卓著的人才星光柱。


每当人们跑步经过这座桥,便是在回顾深圳这座城市用年轻人才铸成的历史。


深圳,还在着力于培养更多人才,并由这些人才积淀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色。



6


1984年,小平又一次南下深圳,路过了一个海边渔村粤海门村。除了荒败的渔船码头之外,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荒滩。但时任市委书记、市长梁湘指着这片地对总设计师说:“这里就是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致艺楼,摄影师@不喝奶茶


老书记的承诺不到一年就兑现了,深大的粤海校区,以当年的渔村为名,拔地而起于一片荒地。如今这里已经是深圳发展最快的南山区的核心区,这片校区外包围着一系列高科技企业,包括腾讯、大疆、华为等。


腾讯大厦,来源:雨晗lee / 图虫创意▼


文化气息融入城市原有的硬核科技环境,是深圳市一直在努力的一件事。对教育的投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2019年,深圳市本级在教育方面投入了274.3亿元预算,其中绝大多数都用于建设深圳的高等教育,不仅用于改善技术人才的待遇,也能让人文领域的研究得到充足的预算。


深圳图书馆



比如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近年利用一笔充足的经费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对中国的读写障碍儿童编写了鉴定标准。


读写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认知缺陷,罹患症状的少儿很难分辨文字,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读写能力。根据西方国家的研究,有5~10%的少儿都受困于这种症状。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但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他们的教材和考试标准,更没有相关立法,这些孩子很难在目前的卷面考核系统中获得高分,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而今天,根据对全市2000名孩子的调查,深圳已有了一套鉴别标准,有望推向全国。



其实深圳早已不是刻板印象里那个没有文化的“暴发户”了。全国各地的精英汇聚深圳已经有40年的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早就已经为这座城市打磨出了属于它自己的文化。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奋斗,没有家人照顾,没有宗族牵绊,人们必须发展出新的社会结构来实现过去由血缘构成的生活保障。


这就是今天深圳城市生活的底色:关怀、支援、公益。这是一个社会在经济上高度富足后的成长。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深圳是中国志愿者文化的发源地,你在深圳各处地铁站、公园、医院,随处可见的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这支队伍的前身,早于全国的城市志愿者出现,因为对这座城市的爱和义务走上街头。


 1989年 ,深圳创立内地首个志愿者团体。“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成为最温暖的口号。

如今,这项事业有更多年轻的面孔在传承、继续……

来源:i / 图虫创意 


2019年刚过大半,深圳就新增了33万多名注册志愿者,他们连同175万人的庞大集体,如同毛细血管,在环保、助残、敬老等11个领域,输送爱和温暖。不少人把爱人、孩子变成了志愿者。有人说,诞生自这里的“志二代”概念,完爆“官二代”、“富二代”。

轰轰烈烈的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滥觞也源自深圳。


2007年,国内第一个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8年后就有了我们熟悉的腾讯99公益日,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民间公益日。2018年,99公益日共计2800万人次参与、募捐善款8.3亿、覆盖5498个公益项目,一家深圳的公司带动着全国网民一起实现了“全民公益”。


这时候再看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永久落户深圳,就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了。


慈展会上,过往的行人主动参与“为ai光头”公益项目,来源:ic / 图虫创意





深圳这座走过了40个春秋风风雨雨的城市正值壮年,却全程书写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史,在各个领域成为了改革的先锋。

 

人们总在追问:为什么是深圳?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1300万深圳人心里,就有1300万个深圳。


其实我们也不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深圳总会交出让人惊喜的答卷,我们要做的,就是见证和推动奇迹的发生。


2019年,深圳迎来了新的使命——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下一个40年里,她又会为中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


也许怎么猜都不过分。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深圳。来源:新华网,摄影师@阮煜




本文由“广东共青团”和“地球知识局”联合发布,深圳共青团提供了大力支持。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编辑:玲

封图来源:《鹏城三剑客》by 湘山红叶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